海南日報10日頭版獨家報道了大群海豚暢游在三亞近海海域的消息,引起中央多家媒體的關注及網友熱議。記者11日獲悉,三亞有關部門將在西南海域開設中華白海豚自然保護區,旨在更好地保護這些“海洋精靈”。
據悉,這一段視頻記錄下的是南海地區常見的長吻飛旋海豚,一種非常活躍、喜歡集群行動的海豚物種。親眼見到這欣喜一刻的,是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(中科院深海所)海洋哺乳動物研究團隊成員。
“在我們海上考察中,多次見到過海豚出沒,但這次是群體規模較大的一次。”該團隊帶頭人、海豚研究專家李松海博士透露,海豚群出沒在海南島近海包括三亞海域,從生態學角度講屬正常現象。南海包括海南島周邊海域是海洋哺乳動物的天然家園,早在人類到來之前就已在此繁衍生息。從歷史資料來看,南海海域包括海南島周邊海域,海洋哺乳動物資源較為豐富,有過記錄的鯨豚動物物種30多種。
記者查閱往年的媒體報道了解到,近兩年來,在我省三亞、儋州洋浦、文昌等市縣的近海海域,就有漁民、網友目擊過成群海豚浪間跳躍的情形。“海豚喜歡在近海捕食一些小魚小蝦和軟體動物。”海南省海洋與漁業科學院海洋生態研究所高級工程師劉維認為,海南今年5月至8月中旬采取的休漁措施,讓周邊海域漁業資源得到涵養,豐富的餌料也許是吸引海豚徘徊于近海的原因。
本報獨家報道刊出后,新媒體閱讀量迅速破萬,網友們紛紛點贊留言:“對海豚有種發自內心的喜愛”“藍色的大海配上一大群海豚,美極了!”“再一次深刻感受到愛護環境的重要性。”
“通過這次記錄,我們獲得了大量的照片、視頻以及聲學數據,采集了海洋哺乳動物物種在三亞海域的組成、規模、分布規律、發聲特征等生態學和行為學基礎數據,將有助于進一步分析研究。”李松海說,下一步,中科院深海所海洋哺乳動物研究團隊將在資金充足情況下,對海南島近海海域(離岸100公里范圍內)執行周期性的的鯨豚類海上科學考察,為海南海洋生態和珍稀海洋哺乳動物資源的保護及保護性開發(如發展賞鯨生態旅游業)提供基礎數據。
三亞市海洋漁業局副局長段德玉透露,該市計劃在三亞西南海域建立中華白海豚自然保護區,以更好保護海豚及棲息地環境。
據了解,自2009年起,三亞在東部海棠灣、南部三亞灣、西部紅塘灣等地建設海洋牧場,實施人工魚礁投放和魚苗增殖流放,涵養生物資源,同時從近兩年開始實行,禁止3海里內海洋捕撈作業活動,進一步保護了三亞近海的生物資源,有效呵護了海洋生態環境。
來源:海南日報